 |
会议信息查询 |
 |
|
 |
会议推荐酒店 |
 |
|
 |
考察游记 |
 |
|
 |
旅游推荐线路 |
 |
|
 |
考察指南 |
 |
|
|
来源:湖南省会议接待服务中心 湖南会议接待第一品牌 |
编辑者:长沙会议公司 |
浏览:547 次 |
发布:2012-05-10 07:54:52 |

红网长沙5月9日讯(记者 刘怡斌)今天上午,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暨创新平台授牌大会在长沙召开,对近两年批准的60个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进行授牌,表彰其对湖南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湖南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出席会议并为创新平台授牌。 近年来,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支撑作用。初步形成了由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成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体系。建设了国家超算长沙中心、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等一批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布局了长株潭地区综合性高科技产业、软件产业、生物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等5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创建了长沙国家创新城市。 此外,全省产业技术平台逐步形成。2011年,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20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4个。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技术创新和工程化验平台350多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66个,覆盖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和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全省公共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分子育种和人工气候试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与安全评价、湘潭国家高新区电机电控检测等10多个国家和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相继建成,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6个国家检测中心投入使用。 会议透露,省委省政府即将发布的“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提出,未来5年,湖南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150个左右国内外先进水准的各级各类技术创新平台,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构。建设5个左右产值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组建70个左右多行业、多功能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一批产业协会和产业聪明。新增50只国家和省级创投基金。到2015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2%,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 于来山在会上指出,近年来,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湖南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第三期超级稻、碳碳复合材料、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等在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先进储能材料、干细胞、水稻等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等国家创新平台落户湖南,这些都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围绕“四化两型”战略,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区域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建设“数字湖南”,推进信息化进程。要实现这些目标,归根结底要靠技术进步,靠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提高湖南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根本之策,是不断把握未来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速弯道超越的关键所在。 于来山说,在这种客观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适时作出了建设“创新型湖南”的战略决策,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此,全省上下,无论是各级各部门,还是企业院校等各类创新主体,都有责任、有义务,都应站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科学谋划、全面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于来山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从事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并创造价值的能力,是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财富的能力,主要涉及创新主体、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等方面。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重点抓好创新主体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建设。 省直相关部门、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有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各市州发改委负责人参加会议。
湖南省会议接待服务中心摘自红网
|
|
 |
旅游热门景点 |
 |
|
 |
会议礼品 |
 |
|
|